12月6~8日,2012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100多家国内外参展商展示了其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和设备,4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领袖就煤化工产业规划与布局、煤化工发展战略、煤化工技术创新与集成、煤化工示范工程与关键前沿技术研究、煤化工装备制造,以及煤化工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议题和政策导向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记者遴选了部分精彩片段以飨读者,共同分享专家们的睿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今后十年将是煤化工发展的黄金期,各地要吸取过去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教训,坚持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原则,科学布局,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一些产煤省区不顾水资源与环境容量限制,片面追求煤炭就近转化率,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能源资源浪费,也破坏了环境。今后必须改变这种做法,无论什么地区发展煤化工,一定要量水而行,量煤而行,量环境容量而行,摒弃逢煤必化的错误理念,促进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尤西蒂:新型煤化工的五大方向虽然在技术上均有所突破,有的甚至已经建成工业化示范装置,但仍需呵护和精心培养。如果将其与煤分质利用技术对接耦合,先分离提取煤中本来含有的油品,再将洁净煤和煤气进行深度加工,将产生更大的经济、环保与节能减排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武:现代煤化工投资巨大,比如煤直接制油项目,吨油品投资高达1.2万元。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摊薄公用工程、管理及销售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因此,煤直接液化至少应100万吨/年起步。同时,要尽量生产高档产品,比如煤间接制油所得的油品,不仅可以做航油,其副产的石脑油还可用来生产烯烃,这些产品比普通汽柴油附加值更高,效益更好。
上海华谊(集团)副总裁黄德亨:传统煤化工技术落后,能耗、水耗高,布局零散且不合理,与循环经济及绿色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符。新型煤化工虽然技术先进,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相对较低,但也必须坚持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并抓住页岩气开发的良机,适时实施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耦合,通过碳氢互补,解决单一煤化工排碳高的问题。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各地一窝蜂上马大众化初级产品项目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不顾资源禀赋特点、消费水平及物流便利程度过分强调产品精细化率的作法同样值得商榷。因为精细化工产品品种多,批量需求少,只有近距离运送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销售费用。因此,建议西部富煤地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东部沿海地区,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为主。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协调发展。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DMTO首席科学家刘中民:我一直反对煤代油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无意间把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对立起来了,石油化工行业自然不乐意,也给国家决策带来一定困难,反而不利于煤化工产业发展。事实上,煤化工不大可能完全替代石油化工,两者应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虽然受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和煤化工产业不断壮大影响,煤化工可能会从配角逐渐变为主角,但与石油化工仍是互补的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替代关系。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气化技术总监董宏海:煤化工将是十年后中国人可以直起腰来的产业,煤的分质利用将是煤化工最具竞争力的一个方向。中国发展煤化工的一大误区是只注重规模不注重产品,尤其忽视了通过高质量、精细化、差异化产品赢得市场话语权,导致企业和产业大起大落。但欧美企业不同,比如伊斯曼柯达公司,由于十分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即便美国天然气目前的价格只有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但这家老牌的煤化工企业并未被天然气化工击倒,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陕煤化集团神木煤化工产业公司总经理王会民:传统煤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燃烧和化学转化。由于煤炭是多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无机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若直接燃烧,就会浪费其中的轻质组分;用作化工原料,大部分工艺首先将煤中稠环芳烃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的合成气,然后再用合成气合成生产目标产品,客观上出现了打开和合成两个相逆的过程,能耗因此居高不下。煤炭分质利用则先将煤中较易获得的高价值轻质组分与较难转化的低价值组分分离,再分别加以利用,实现煤炭资源由传统一次性利用变为梯级利用,从而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碳转化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清华大学教授魏飞:石油制汽柴油、石油制三烯(或三苯)、石油到车轮的能量利用率分别为90%、45%~55%和34%;煤制油、煤制油到车轮、煤制三烯(或三苯)、煤经天然气到饭锅的能量利用率分别为34.8%、11%、35.2%和5%。因此,我们要承认煤化工比石油化工能量利用率低这一客观事实,并选择与石油化工差距较小的领域进行开发和突破。显而易见,煤制三烯(或三苯)与石油路线最接近,加上其成本优势,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应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而煤制油用于汽车燃料、煤制气做民用燃料,能量利用率很低,不到万不得已,不应鼓励发展。
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允东:美国、德国等化学工业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的布局模式值得我们参考;世界一流化工园区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否则,即便你选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设备,并配备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无法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甚至会因成本骤增和环境问题令企业陷入困境。
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大鹏:只要用煤的地方,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排放就难以避免。但通过油气煤盐四种原料工艺的对接耦合,弥补单一天然气化工合成气氢多碳少和单一煤化工合成气碳多氢少的不足,并将炼油厂干气作为合成气的补充,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碳氢平衡,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多产目标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多种工艺路线耦合集成应成为有条件地区发展煤化工的首选工艺路线。随着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工作的推进,具备这种条件的地区会越来越多,企业应密切跟踪关注,并尽快转变发展观念。
江苏煤化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冯孝庭:过去5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从2006年的856万吨增长至2011年的2795.7万吨,年均增长37.77%。2012年预计消费量将超过3000万吨,2020年将突破6000万吨。目前我国甲醇产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并有进一步向西部地区聚集的趋势,而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危险化学品,甲醇无论铁路还是公路运输都存在较大的安隐患并承担高昂的运输费用,且现有的运输方式和运力,无法满足下游不断增大的甲醇需求。建议尽快启动甲醇管输工程,确保甲醇安全高效快捷输送,确保东部地区甲醇企业,尤其正在建设的甲醇制烯烃项目的甲醇供应。
陕西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贺永德:全国每年发电消耗原煤20亿吨左右,按煤中普遍4%~8%的轻质组分计算,相当于烧掉了8000万吨~1.6亿吨轻质组分。这些轻质组分若回收加氢处理,可得到5000万吨~1.1亿吨轻质燃料油,相当于1~2个大庆油田。因此,建议国家尽快示范推广煤分质利用暨煤拔头技术,先通过干馏提取煤中的轻质组分,加氢制取清洁燃料油后,再将剩下的高热值清洁焦炭燃烧发电或用作化工原料,这样既能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又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有代表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刘中民:为何DMTO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实现工业化应用?
刘中民笑答,因为我们的技术好、方向对、运气好、心态好、时机把握得好。随机他话锋一转,说道: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固然有体制政策、社会环境等诸多原因,但科技人员过分看重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样会导致这种后果。一些科技人员总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藏着掖着,或者在与投资者合作时,总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第一位,甚至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令潜在合伙人望而却步,错失成果转化与工业化推广应用的良机。事实上,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和精力,还要冒较大的风险。科研人员如果能明白这一点,换位思考,对投资者或合伙人多一些体量,成功合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产学研用一体化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就能较快地转化,并在工程化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设计,促进科研成果优化升级。
有代表问陕煤化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听说贵公司要建一条千万吨级输煤管道,将神木煤制成50%的水煤浆管输至关中地区的三大煤化工基地。但神木地区水资源短缺,输送1000万吨原煤每年将消耗1000万吨水,这是否会加剧神木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甚至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尚建选:输煤管道建成后,每年的确会消耗1000万吨水,却支撑了远在六七百千米以外的关中地区三大煤化工基地的煤炭供应与运输问题。而关中地区三大煤化工基地年用水量合计近4000万立方米。由于榆林至关中地区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煤炭不得不通过运费高、安全保障性差的公路运输,一旦遇到雨雪等异常天气,三大煤化工基地就会有断炊之愈,这对需要连续稳定运行的大型现代化煤化工装置的影响将是巨大甚至是致命的。但如果为了回避煤炭运输难题,将三大基地搬到榆林建设,其耗水量就不是1000万吨,而是5000万吨左右,真正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矛盾,并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有代表问陕煤化集团神木煤化工产业公司董事长任沛建:煤分质清洁利用到底是一种什么技术?其与传统的利用方式有何区别?
任沛建:如果将煤比作一棵树,传统的使用方式是将这棵树连根拔掉,锯成短棒,劈成小块,然后连同树叶树枝一起囫囵烧掉。煤分质利用是将这棵树的树叶加工成畜牧饲料,树根做成根雕,树枝及根雕残物用作柴薪,树杆制成家具、梁柱、桥梁或枕木。即根据不同部位的形状、特性,区别对待,梯级利用。由于这种方式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因此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都会大幅提高,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产值投资强度、尤其煤化工企业最头痛的水资源消耗量都会显著降低。这种煤分质利用工艺最早由陕西榆林当地民营企业开发应用,陕煤化集团重组民营企业并对技术设备优化、升级、改造后,建成神木天元化工公司135万吨/年块煤中温干馏、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制取轻质燃料油这一目前全国最大的煤分质利用工业化示范项目。该项目2010年4月投产以来,以其良好的经济、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效益赢得国内外关注,也使得煤分质利用技术受到投资者追捧。目前,这一经传统工艺集成、创新、耦合的先进实用技术,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实现了由草根技术到国家战略的蜕变。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技术装备司司长李冶:目前煤化工存在能源转化效率、节水、减排、经济效益等优势不明显,关键设备、材料不能自给等问题,今后应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关键设备自主生产为突破口,为煤化工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目前我国煤化工产品总体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传统优势日益减弱。今后应把发展重点放在技术进步、模式创新、产业链重组延伸、提高竞争力与产业活力上来,推动传统煤化工由中低端向高端挺进,现代煤化工由闻风而动向有序发展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