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主要配套活动之一,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导、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组委会主办的2018年度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日前举行颁奖典礼。法国里昂、中国成都和深圳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钧石(中国)能源有限公司的HDT单晶硅高效异质结太阳电池技术等10项技术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
在同期举行的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2018年度能源论坛上,“智慧能源”“绿色发展”成为热词,多名专家针对如何安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技术如何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较高比重,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内无法一蹴而就。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技术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黄晓勇建议大力发展“智慧能源”,全面拥抱“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增强能源供应系统的灵活性,实现能源供需系统的整合与协调,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率。
“未来技术一体化、智能化是趋势。把能源技术与各行各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进而开发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将大有可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亚洲开发银行能源与绿色金融高级顾问沈一扬举例说,全球不少国家在推进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如何将绿色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和低成本环保系统融入现有住房建设,值得深入探索。
近年来,南方电网持续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在高级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他们通过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安装智能开关和智能终端装置,将高级应用功能集成到信息系统里。“智能配电网有三个特征,一是信息化,二是智能化,三是互动化。推动智能配电网改造,我们的构想就是构建电网与用户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实时互动供电关系。”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智能电网所副所长袁智勇介绍,“未来还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从全局视角实现设备状态实时评价、设备缺陷的精准识别、设备风险提前预警和设备趋势模拟预测,这将实打实地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常务副院长赵长颖认为,低成本、大规模储能是未来储能系统及技术的发展方向,提高储能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是未来储能技术研究的重点。“储能技术的研发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储能是实现能源高效连续利用的必要技术,可有效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度,并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他举例说,目前全球新能源的分布与消费地区存在明显不协调、不平衡现象。比如,风能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太阳能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但主要消费区集中在北半球温带区域,破解这种不匹配将主要依靠大规模储能和能源互联网技术。
“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经济质量要高,生活品质要高,‘生态颜值’也要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说,未来我国的能源转型将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大幅节能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使用更清洁低碳能源。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种“人人可享有、成本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